最近留意到@wallchain_xyz、@genome_protocol和@HeyElsaAI這三家項目,正悄然勾勒出Web3中“注意力經濟+AI身份”的新輪廓。別看它們各自為戰,本質上都在解決一個痛點:如何讓用戶的鏈上行為和社會影響力真正轉化為可量化的價值,而非散沙一盤。來,拆解下我的幾點觀察,為什麼說它們可能是下一個注意力+身份融合的鐵三角: 1)@wallchain_xyz的AttentionFi邏輯,本質是把X上的mindshare量化成Quacks積分,聯動@idOS_network的去中心化身份層,形成一個閉環:用戶發帖互動→實時追蹤→積分上鏈→Genesis NFT門檻。不同於空洞的社交挖礦,它用leaderboard和epoch機制過濾噪音,確保只有真參與者上位。想象下,未來你的X影響力直接映射到鏈上資產,這不只是遊戲,而是身份價值的起點; 2)@genome_protocol則從AI gaming切入,構建Proof of Engagement(PoE)系統,融合錢包交易、NFT mints和社會足跡(X帖子、Discord),全存入L2的“Cell”記憶單元。SPLICE過濾bot後,真實行為通過$NOME獎勵 compounding。V2的AI代理從你的X profile生成個性化agent,這意味著你的數字足跡不再是靜態數據,而是活的、可玩的身份資產。AI+onchain的結合,讓用戶從被動玩家變成生態構建者; 3)@HeyElsaAI的AI助理則橋接了執行層,用自然語言直譯鏈上動作 “swap 100 USDC to ETH”一說即辦,零gas焦慮。$ELSA Q4上線前,通過EP積分和quests獎勵活躍用戶,悄然積累社交+鏈上數據。這不只簡化DeFi門檻,更在後臺織網:你的指令習慣→行為模式→可複用身份證明,與wallchain的Quacks和genome的PoE無縫對接,形成多模態注意力捕獲。 總的來說,這三者互補性極強:wallchain量化注意力,genome深挖身份記憶,Elsa簡化執行閉環。短期看,Genesis NFT和$NOME/$ELSA空投會拉動社區熱;長線,它們可能重塑Web3的用戶主權,讓注意力從“被消費”變成“被擁有”。但風險也在:數據隱私如何落地?AI過濾的公平性夠嗎?如果idOS層穩了,這波注意力經濟敘事估值起碼翻3倍。 你怎麼看,這鐵三角能撬動下一個身份週期嗎?歡迎評論區聊聊類似項目
查看原文
5,583
3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