昨晚下班回家路上,看到路邊小吃攤的老闆正哄著孩子寫作業,邊炸串邊講數學題,突然有點觸動。
成年人的生活總是這樣,一邊忙生計,一邊還得裝作一切都輕鬆。
思遠覺得,無論是做內容、投資、還是生活,本質上都是在有限的條件下尋找秩序。
寫到這裡,也想聊聊最近研究的一個項目 —— @KAIO_xyz
1/
過去兩個月,KAIO 的動作很密集:
先是 Libre Capital 正式更名 KAIO,宣佈推出 1 億美元比特幣收益基金;
接著又把多隻機構基金(包括 BlackRock 的美元貨幣基金和 Laser Digital 的 Carry Fund)通過 Hedera 上鏈;
最新消息是 BlackRock 和 Brevan Howard 的基金,也通過 KAIO 的基礎設施在 Sei 網絡上線。
這不是小規模實驗,而是真正的機構資產上鏈在落地。
2/
思遠覺得,@KAIO_xyz 的思路和傳統 RWA 項目不一樣。
別人是“把資產搬上鏈”,KAIO 是“把流程搬上鏈”。
他們不是只發一個 token,而是把申購、贖回、合規、審計這些環節都變成鏈上可驗證的流程。
這意味著 RWA 不只是憑證,而是可以在 DeFi 裡被編程、組合、調用的資產模塊。
這就是“可組合的機構資產”。
3/
為什麼要用 Hedera 和 Sei?
Hedera 提供合規和高吞吐的環境,適合機構基金;
Sei 主打撮合性能和多鏈擴展。
這說明 KAIO 想做的是多網絡佈局,而不是押注一條鏈。
未來資產上鏈一定是多鏈生態,分佈式的發行與流通才能真正吸引全球資本。
4/
再看背後的資源。
KAIO 背後站著 Laser Digital(野村旗下)這樣的傳統金融力量。
這意味著它的方向天然偏向合規和機構友好。
這和純 DeFi 團隊那種“技術先行、合規靠後”的模式完全不同。
可以說 KAIO 是從傳統金融內部生長出來的 RWA 基礎設施,而不是鏈上實驗室。
5/
思遠認為,RWA 的勝負手在“合規自動機”。
誰能先把 KYC、AML、審計、報告這些模塊鏈上化,並開放成可組合接口,誰就能形成真正的網絡效應。
KAIO 正在做這件事:把基金生命週期的關鍵節點鏈上化。
這比“發行一個 token”要難得多,也有更高的壁壘。
6/
另一個趨勢是資產類型。
現在上鏈的主要是貨幣基金和中性策略基金,風險相對低。
這不是保守,而是現實。
機構資金會先從最安全、最容易量化的資產切入鏈上,再逐步擴大。
這符合資金的邏輯——先求穩,再求快。
7/
思遠還注意到一個長期影響:
當這些受監管的資產份額可以被 DeFi 協議接受為抵押品、進入借貸和做市,整個加密收益結構會被重塑。
以後“無風險收益”可能真的存在於鏈上,
流動性池也會混合傳統現金流和加密資產波動收益,形成新的收益曲線。
8/
當然,這條路也不是沒有風險。
合規差異、跨鏈安全、信息不對稱、流動性錯配,都是潛在炸點。
但思遠覺得這正是為什麼 KAIO 值得關注:
他們在最難的地方切入,想要解決的是結構性問題。
這種難度,恰好說明他們想做的是“底層設施”,不是賺快錢的項目。
9/
如果你是內容創作者或研究者,現在是介入 RWA 賽道的好時機。
你可以分析基金上鏈的合規機制、評估跨鏈基礎設施的安全邏輯,或者做可視化流程內容。
思遠在 Yaps 生態裡觀察到,原創、有洞見的分析內容往往能拿高分。
關鍵是要寫“機制與邏輯”,而不是只搬新聞。
10/
從 Libre 到 KAIO,從實驗性 DeFi 到機構級可組合資產,這是一個時代的轉折。
思遠相信,未來的資本市場不只是鏈上“代幣化資產”,而是鏈上“合規與信任機制”。
誰能先把這套系統做成標準模塊,誰就會成為新一代金融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。
#KAIO #RWA #DeFi #Hedera #Sei
查看原文
2.66萬
109
本頁面內容由第三方提供。除非另有說明,OKX 不是所引用文章的作者,也不對此類材料主張任何版權。該內容僅供參考,並不代表 OKX 觀點,不作為任何形式的認可,也不應被視為投資建議或購買或出售數字資產的招攬。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提供摘要或其他信息的情況下,此類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能不準確或不一致。請閱讀鏈接文章,瞭解更多詳情和信息。OKX 不對第三方網站上的內容負責。包含穩定幣、NFTs 等在內的數字資產涉及較高程度的風險,其價值可能會產生較大波動。請根據自身財務狀況,仔細考慮交易或持有數字資產是否適合您。